作為近年來光伏領域最受歡迎的研究課題之一,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其高性能、低成本和易加工性等優(yōu)點而備受關注.短短幾年內(nèi),它的效率從最開始報道的 3.8%增長到 2016 年報道的 22.1%,再到2018年NREL認證的 23.7%.
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結(jié)構(gòu)通常包括導電性能良好的導電玻璃、電子傳輸材料、鈣鈦礦材料、空穴傳輸材料和對電極材料,傳統(tǒng)的介孔結(jié)構(gòu)鈣鈦礦電池雖然能夠達到上述高效率,但是由于高溫燒結(jié)工藝限制了其在柔性基底上的應用.2014 年,文獻提出以 ZnO 代替常用的 TiO2得到的效率為15.4%的平面異質(zhì)結(jié)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,同時掀起了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的熱潮.
在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,廣泛采用的空穴傳輸層材料為高導電性的聚合物 PEDOT:PSS,近年來 NiO,Cu2O和 CuSCN等作為空穴傳輸材料也被研究報道,但是還無法達到基于 PEDOT:PSS 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,而且材 料本身的特性及制備工藝也限制了電池的性能及應用.
通常具有 PEDOT:PSS/鈣鈦礦層/PCBM 結(jié)構(gòu)的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可以在低溫條件下制備,但是由于PEDOT:PSS 本身的吸濕性和酸性,使得器件的穩(wěn)定性較差,因此要提高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,關鍵是開發(fā)穩(wěn)定性高、可低溫加工以及具有低成本的空穴傳輸材料.CuPc 是具有優(yōu)良光電性能的p型半導體,由于其優(yōu)良的電荷傳輸特性,優(yōu)異的熱穩(wěn)定性和化學穩(wěn)定性,使其被廣泛應用于有機發(fā)光二極管中.
而且CuPc還具有成本低廉, 易于合成等優(yōu)點,其能級也能夠與鈣鈦礦材料的能級較好的匹配,這表明CuPc是一種理想的空穴傳輸材料,在鈣鈦礦電池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.近來CuPc及其衍生物已被用作具有長期穩(wěn)定性的常規(guī)結(jié)構(gòu)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空穴傳輸材料,而將CuPc作為空穴傳輸材料的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還鮮有報道.
本研究采用無摻雜的 CuPc 材料,利用熱蒸發(fā) 沉積的方法得到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空穴傳輸層,在全程低溫的條件下制備得到整個電池器件.在具有 ITO/CuPc/PEI/鈣鈦礦/PCBM/BCP/Ag 結(jié)構(gòu)的電池上獲得了基于剛性基底最高 15.37%的光電轉(zhuǎn)換 效率和基于柔性基底最高12.66%的光電轉(zhuǎn)換效率.
1 實驗1.1 實驗材料
實驗中采用的氧化銦錫(ITO)導電基底和氧化銦錫-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(ITO-PEN)導電基底購于 營口優(yōu)選商貿(mào)有限公司,鈦菁銅(CuPc,99%)、聚乙 烯亞胺(PEI)、乙二醇甲醚(2-methoxyethanol)、N, N-二甲基甲酰胺(DMF)、二甲基亞砜(DMSO)和異丙 醇(IPA)購于阿拉丁試劑,氯苯(CB)購于阿法埃莎(中 國)化學有限公司,HC(NH2)2I(FAI)、碘化鉛(PbI2)、 溴化鉛(PbBr2)、甲氨基溴化鉛(MABr)、碘化銫(CsI)、富勒烯衍生物[6,6]-phenyl-C61-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(PCBM)、Bathocuproine(BCP)和銀顆粒(Ag)購于西安寶萊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.
1.2 電池制備
首先將ITO導電基底分別用洗潔精、丙酮、無水乙醇、去離子水在超聲清洗機中各超聲15min,之后用干凈的氮氣流干燥。干燥之后,基底用紫外臭氧照射15min,得到處理干凈的ITO玻璃.然后在真空度小于1.33×10-7 Pa的真空條件下熱蒸發(fā)沉積CuPc材料,從而在ITO表面形成空穴傳輸層,CuPc膜層的厚度和沉積速率由膜厚儀實時監(jiān)測.為了提高鈣鈦礦在CuPc表面的覆蓋率,須要在CuPc表面疊加一層表面修飾層 PEI.
將獲得的ITO-CuPc 樣品放入氮氣氛圍的手套箱里,將PEI粉末以0.4% 的質(zhì)量比溶解于乙二醇甲醚中得到PEI溶液,然后通過臺式勻膠機以 5000r/min 的速度旋涂到樣品,保持 30s,并將其放置 1~2h.準確稱取FAI 172 mg,PbI2 507.1 mg,MABr 22.4 mg,PbBr2 73.4 mg 溶于混合溶劑(DMF與 MSO的體積比為 4:1)中,加入體積為 53 µL的 CsI 溶液(CsI 粉末溶于 DMSO 中的濃度為 1.5 mol/ L),得到體積 1 mL 的鈣鈦礦前驅(qū)體溶液.
鈣鈦礦光吸收層通過溶液法在手套箱中進行兩步旋涂步驟 得到:a. 轉(zhuǎn)速為 2 000 r/min,持續(xù)時間為 10 s; b. 轉(zhuǎn)速為5000r/min,持續(xù)時間為20s,并在旋涂時間結(jié)束前 10s 時滴加適量氯苯.完成旋涂后,將樣品放在溫度為100℃的加熱板上退火1h.
準確稱取15mg的PCBM粉末溶于1mL 的氯苯中,0.5mg 的BCP粉末溶于1mL的異丙醇中得到相應濃度的PCBM溶液和BCP溶液,然后分別將溶液在2000r/min轉(zhuǎn)速下旋涂30s和5000r/min 轉(zhuǎn)速下旋涂 40s,得到沉積的 PCBM電子傳輸層和 BCP空穴阻擋層.最后,在樣品表面利用真空鍍膜設備完成對金屬銀電極的制備,即可得到完整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樣品.
1.3 測試方法
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電流密度-電壓曲線測試采用太陽光模擬器照射電池樣品進行測量,測試條件為 AM1.5 太陽能光譜,100mW/cm2的能量密度, 并同時利用 Keithley 2400 系統(tǒng)得到電流-電壓曲線.薄膜表面形貌和電池截面形貌通過場發(fā)射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觀察,電池膜層的表面粗糙度通過原子力顯微鏡(AFM)觀察.衍射圖譜通過X射線衍射(XRD)進行測試,其中測試條件為Cu靶K 射線,衍射角度為 10°~60°.
2 結(jié)果與分析
圖 1(a)所示為基于CuPc空穴傳輸層的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結(jié)構(gòu)示意圖,CuPc通過熱蒸發(fā)沉積在ITO表面作為空穴傳輸層,鈣鈦礦材料通過兩步旋涂法沉積得到光吸收層,PCBM 過溶液法旋涂作為電子傳輸層,最后通過熱蒸發(fā)沉積銀顆粒在頂部形成電極.鈣鈦礦薄膜的質(zhì)量是影響整個電池器件性能的關鍵因素,為了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各膜層的表面形貌特征,本研究采用場發(fā)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對器件進行觀察.
圖 1(b)為器件的SEM 截面圖,可以看到:器件的各膜層之間都能形成較好的界面接觸,這將有利于電池內(nèi)部載流子的傳輸.圖 1(c)為CuPc薄膜表面形貌的SEM圖,可以看到:整個膜層由密集且分布均勻的細小顆粒組成, 表面平整度高,這將十分有利于和 ITO 膜的接觸及鈣鈦礦層在其表面的沉積,有利于空穴的提取.
圖 1(d)為鈣鈦礦薄膜表面形貌的 SEM 圖,從測試結(jié)果可以看出:薄膜晶粒尺寸較為均勻致密,大晶粒尺寸在 400~500nm 左右,同時鈣鈦礦薄膜層沒有大的孔洞和缺陷,說明在 CuPc 薄膜襯底上,鈣鈦礦能夠較好地結(jié)晶形核。
為了進一步分析鈣鈦礦在CuPc表面的成膜質(zhì)量,采用原子力顯微鏡(AFM)來觀察膜層表面的微觀形貌.圖2為鈣鈦礦薄膜表面的AFM圖,測試得出在CuPc表面上沉積的鈣鈦礦薄膜的均方根粗糙度(RMS)為 18.85 nm.由于均方根粗糙度數(shù)值較小,因此表面粗糙度較小,這意味著膜層表面的顆粒十分細小,整個膜層很平整.由此可知:鈣鈦礦能在 CuPc 表面較好地成膜,而這對于整個器件性能的提升非常有利。
CuPc 薄膜上鈣鈦礦的 XRD 曲線圖譜如圖3所 示,圖中:I 為相對強度;θ為衍射角.從曲線中可以看出:鈣鈦礦薄膜的XRD圖譜在 14.06°,19.98°,24.49°,28.36°,31.80°,34.96°,40.57°和 43.20°處都顯示出強峰,對應于(111),(012),(003),(222), (123),(114),(024)和(015)平面,圖中的箭頭指示 了屬于 ITO 的強峰.
另外,曲線中可以觀察到出現(xiàn)在12.65°的PbI2的衍射峰,而適度殘留的PbI2可以鈍化晶界并抑制滯后現(xiàn)象,因此殘留的少量 PbI2 可能會對器件的性能產(chǎn)生積極的影響.
為了研究不同厚度的CuPc對電池性能的影響,在 ITO 襯底上利用熱蒸發(fā)沉積不同厚度的CuPc薄膜作為空穴傳輸層,實驗研究了 5,10,15,20nm 這幾個不同的厚度. 表 1 為基于不同厚度 CuPc 的 電池的具體光電性能參數(shù),表中:H 為 CuPc 厚度; V 為開路電壓;J 為短路電流密度;f 為填充因子; e 為光電轉(zhuǎn)化效率.從表1可以看出 CuPc 的厚度對 所有關鍵性能參數(shù)都有影響.當 CuPc 厚度為 5nm 時,最高的光電轉(zhuǎn)化效率僅為 13.63%,可能的原因 是:太薄的CuPc 膜不能較好地完整覆蓋基底,導致鈣鈦礦不能在其表面很好地成膜.將CuPc厚度增加到 10nm 時,所有的性能參數(shù)都有提升,性能 最佳的器件的光電轉(zhuǎn)化效率為15.37%,填充因子為 0.769.當CuPc厚度進一步增加時,電池的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密度都明顯下降,導致光電轉(zhuǎn)化效率也隨之降低.當厚度增加到20nm時,電池的效率降到了12.41%,填充因子也僅有0.674.實驗結(jié)果表明:太薄或者太厚的 CuPc 都會使器件的性能降低,本研究中CuPc層的優(yōu)化厚度為 10nm.表1采用不同厚度 CuPc 的電池性能參數(shù)將優(yōu)化后的CuPc層的厚度應用到器件的制備當中,對所得器件進行測試得出所需的電池性能參數(shù),如圖4所示.圖 4(a)為基于剛性基底所得的效率最高電池的 J-V 曲線圖,圖中:RS 為反向掃描; FS 為正向掃描.從圖中可以看出:優(yōu)化的電池的最高光電轉(zhuǎn)化效率為 15.37%,其開路電壓為 1.035V, 短路電流密度為0.01931A/cm2,填充因子為0.769.此外,其正反掃曲線基本重合,所得的電池各性能參數(shù)也比較接近,具有可忽略的滯后效應. 由于整個電池器件是在低溫條件下制備,擺脫了高溫工藝在柔性襯底上的限制,因此還制備基于柔性基底、結(jié)構(gòu)為PET-ITO/CuPc/PEI/鈣鈦礦/ PCBM/BCP/Ag 的電池.
所得的效率最高電池的 J-V 曲線圖,從圖中可以看出:優(yōu)化的基于柔性基底的電池的最高光電轉(zhuǎn)化效率為 12.66%,其開路電壓為 1.020V,短路電流密度為 0.01811A/cm2,填充因子為 0.685.此外,該圖中的正反掃曲線也基本重合,由此可知:無論是剛性基底還是柔性基底,該基于 CuPc 空穴傳輸層的電池器件,其滯后效應都可忽略.
3 結(jié)語
本研究采用熱蒸發(fā)的方法制備了CuPc用于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空穴傳輸層,并通過一系列測試方法對器件進行了表征.當CuPc厚度為10nm時,基于剛性基底的器件取得了15.37%的最高光電轉(zhuǎn)化效率,開路電壓為 1.035V,短路電流密度為 0.019 31A/cm2,填充因子為 0.769;同時,在柔性基底上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,獲得了12.66%的最高光電轉(zhuǎn)化效率,開路電壓為 1.020V,短路電流密度為 0.01811A/cm2,填充因子為 0.685.CuPc薄膜屬于有機小分子薄膜,通過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光電性能,是一種較理想的空穴傳輸材料.本研究利用的是蒸鍍的方法制備,為制備大面積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提供了可能性.CuPc 在低溫條件下制備的特點也打破了傳統(tǒng)高溫工藝在柔性襯底上的限制,使其可在柔性基底上制備,擴大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應用范圍。